如果把女性的盆底比作是一個籃子的話,那從站立開始起,腹腔就會對盆底產生一定的壓力。尤其是女性懷孕的時候,隨著寶寶日益的長大,就好像籃子里的東西越來越多,東西越多籃子勢必會越來越下墜,最終導致了盆底肌肉松弛損傷。有資料統計,三分之一產后女性會發生產后尿失禁。在國外,產后盆底篩查和康復是作為常規項目開展的,但是國內還沒有普及,大部分產后女性忽略了盆底康復。因此特別提醒新媽媽們,切莫忽視產后盆底功能評估。
什么是產后盆底功能評估?
女性在生完寶寶后,是否有尿失禁的現象發生?這讓很多新媽媽既尷尬又著急,實在想不明白原因出在哪里。臨床調查發現,這種疾病主要是因為產后忽略了對盆底肌的恢復性鍛煉導致的。女性因為骨盆肌肉的特殊性而容易受到損傷,導致盆底功能障礙。
20歲以后女性尿失禁的發病率大大高于男性,是因為妊娠和分娩的過程,不可避免地對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地損傷,剖宮產也不例外。在懷孕時,腹腔壓力和盆腔臟器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宮重量日益增加,盆底肌肉也就處在持續受壓中而逐漸松弛。分娩更是損傷了盆底,導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礙。所以建議經過十月懷胎及分娩的女性朋友在產后都做一個盆底肌肉功能的檢查,正確評價自己的盆底功能,以便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及康復。
盆底功能是怎樣評估的?
很多人會揣測盆底肌評估一定是非常復雜的檢查項目,其實這個檢查并不復雜。醫生先通過問診,了解產婦是否出現打噴嚏或咳嗽時漏尿等癥狀。再通過普通的婦檢,觀察有無陰道壁膨出或宮頸脫垂,必要時再進行盆底肌力測評。
盆底肌力測評,正常的測評結果應在3-5級之間。不過多數情況下,新媽媽的肌肉力量僅為0-2級,需要進行相應的康復。若產婦出現盆底松弛,醫生根據盆底受損的部位和情況,給女性朋友提供不同的治療方案。
盆底肌對女性的重要性
盆底肌讓人感覺非常的陌生,通俗的講就是骨盆底部的肌肉,它在女性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承托和支持著膀胱、子宮、直腸等臟器,具有控制排尿、排便、維持陰道緊縮度等多項生理機能。
當它受到損傷時就會出現盆底功能的障礙,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表現為盆腔器官脫垂和壓力性尿失禁等一系列盆底損傷與缺陷。最讓女性難堪的一些事情就會在生活中常??梢砸姷剑嚎人?、噴嚏、大笑、提重物時不由自主的漏尿(尿失禁),產后陰道松弛致性生活不滿意,盆腔臟器脫垂癥狀逐漸明顯。
盆底肌評估的最佳時間是什么時候?
盆底肌評估最好在產后42天進行,這時是產后盆底肌肉康復訓練的最佳時機。已育和30歲以上的女性,應在醫生指導下盡早進行盆底肌肉康復訓練,以防后患。在進行產后康復訓練時,醫生會針對產婦的身體情況進行評估,若有必要可借助機器進行相應的康復訓練。
新媽媽產后可在家自行進行“盆底功能操”,具體做法是有意識地收縮陰道,即做提肛運動。訓練的強度和時間可以逐漸增加,開始每次收縮尿道、肛門和會陰5-10秒后放松,間隔5-10秒重復上述動作,連續做5分鐘,每日兩次。